594、逆向工程-《舰娘之红色血统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想想刚刚发现的大规模深海基地,沐风咬了咬牙,直接消耗科研点数完成了这个逆向工程项目,得到了生产图纸。
    小十的两种不同当量的弹头,只是威力不同,结构非常的类似,所以并没有因为是两种弹头,消耗双倍的科研点数。
    沐风马上打开图纸开始研究,准备用现在的工艺技术升级一下。
    单纯的裂变和聚变装置并不大,最初作为聚变扳机的裂变初级中,加装了中子反射层钚239的重量,甚至还不到2公斤重。
    这些钚239浓缩在一起的话,是一个直径不到5厘米的小球。
    单纯的裂变装置可以做到十公斤以内,装在手提箱里面完全没问题。
    但是实战用的弹头,并非是一个单纯的爆炸装置,而是一个复杂的层层嵌套的精密机械结构。
    除了裂变聚变发硬相关材料和控制装置之外,还有弹头控制分导制导再入通讯屏蔽等各种可能需要的功能模块。
    沐风这个25万吨当量的弹头的核心,是一个钚铀复合初级的三项弹。
    这枚弹头被引爆后,临界质量小的钚239初级首先开始裂变,产生的温度射线压力。
    然后次级的铀235被点燃,开始第二阶段的裂变。
    铀235裂变产生的高能中子,轰击氘化锂6,生成氚。
    然后氚与氘装药在高温高压下发生聚变。
    氘氚聚变产生巨量的中子流,轰击铀238外壳,触发第三次裂变。
    如果把外面的铀238外壳换成铅,弹头就变成了普通聚变弹头,释放出的能量也就随之大幅度下降了。
    大伊万就是用这样的方法,把当量从1亿吨降到了5000万吨。
    在这种三项弹中,裂变与聚变部分产生的能量,其实不相上下。
    因为聚变弹头的装药不是氚,而是氘化锂,氘化锂在爆炸的时候才会生成氚,然后氚再去和氘聚变。
    所以氚的12.43年的半衰期,完全不影响聚变弹的保存期限。
    各个核大国现役的弹头,几乎全部都是聚变弹或者三项弹,再加上少部分中子弹和其他的特种弹头。
    声称只有东方某大国拥有现役的聚变弹的文章,都是典型的地摊文学。
    :。:
    第(3/3)页